单侧唇裂畸形特征的分类介绍
医网摘要: 尽管唇裂的发生有着相同的病理形成过程,但由于受致畸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遗传因素的差异, 上颌骨形态的影响,以及组织发育状况和术前辅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唇裂的畸形特征明显不同。
尽管唇裂的发生有着相同的病理形成过程,但由于受致畸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遗传因素的差异, 上颌骨形态的影响,以及组织发育状况和术前辅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唇裂的畸形特征明显不同。最明显而易于比较的畸形表现当属上唇裂隙的范围,因其简单、易于观察、记录、分类以及对手术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对唇裂畸形分类的依据。但经国内外学者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仅仅依靠这一对唇裂裂隙程度的分类法指导手术设计和操作尚显得较为笼统和粗糙,与手术设计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3],使术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术者,也时感棘手。为此,不少学者在现有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唇裂的其它畸形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能找到一种与手术设计直接相关,且能取代现有分类方法的畸形指标。使应根据不同的唇裂畸形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法这一从经验中得来的结论始终只能束之高阁,而无具体的指导意义。
笔者在对前期研究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认识到,对唇裂畸形特征的研究会因研究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手术设计适应证为研究目的的畸形特征,不应与现有唇裂分类混为一谈,因为对前者不仅要求精确,而且应直接溶入手术设计当中,与手术设计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对唇裂畸形的分类,往往包含有包括指导手术设计在内的多方面的功能,二者实难兼顾[3]。所以,本文在对现有唇裂手术方法几何学解析的基础上,从寻找既能集中现有常用术式设计上的特长,又能直接参与手术设计,且代表着术后上唇形态的指标入手,确定了鼻小柱基部中点与健患侧鼻翼基部至健患侧唇峰的距离两对观察指标作为对唇裂畸形分型的依据,这两对指标恢复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术后上唇及唇弓的形态,故较为全面与合理。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术式设计, 从而使设计出的术式与术前畸形特征有了明确的对应关系。
本文来源: http://zhengxing.ewsos.com/zxmr/20101102/326370.html
责任编辑任泽威